據說,一個搞農業的人如果不知道楊凌,那他都不好意思出來混。
鐵鍬布鞋葉子煙,面朝黃土背朝天?提到農業,不少人就已經有了畫面感。但在楊凌,農業早就不只是種地那么簡單了。
別在楊凌搞農業!會被羨慕“死”
這話雖然有點凡爾賽,但不得不說,楊凌的農業環境、資源和政策都是絕頂好的,它是一座為農而生的城市。
中國各種展會成千上萬,但很少有展會能像“楊凌農高會”一樣,二十多年經久不衰。近幾年,農高會會期參觀人數均在150萬以上,其中專業客商超過10萬人次,成交金額逾千億元人民幣。如今,它的品牌價值高達871.19億元,屬于中國四大科技會展之一,被譽為農業領域的奧林匹克盛會,成為陜西乃至中國一張含金量最高的新名片。
△近十屆楊凌農高會情況概覽
楊凌是優秀的,也是低調的,這里藏著我國唯一一所建在“小縣城”里的985院?!鞅鞭r林科技大學,它是農林水學科最齊全的國立農業大學,葡萄酒工程專業多年來穩居全國第一。
作為28所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之一的楊凌職業技術學院,對培育農業人才、助力鄉村振興也作出了不小的貢獻。如今的楊凌聚集了農林水等70多個學科、7000多名農業科教人員,是我國重要的農科教基地。
在“天時地利人和”的農業條件下,世界小麥累計推廣面積最大的“碧螞一號”、長期主導我國小麥品種換代的“小偃6號”、第一例成年體細胞克隆山羊......數以千計的重大農業科技成果均在楊凌誕生。最值得一提的是,黃河流域麥區種植面積最大的6個小麥換代品種中,由楊凌育成的就有4個。
近年來,楊凌培育的“西農979”成為全國種植面積最大的三個小麥品種之一,“秦優7號”成為全國推廣面積最大的雜交油菜品種,玉米新品種“陜單609”實現了機收玉米育種的新突破,金棚系列番茄品種連續10年被列入粉紅番茄主栽品種名錄,“瑞陽”“瑞雪”、“秦脆”“秦蜜”等蘋果新品種有望成為黃土高原蘋果產區更新換代的主栽品種。
在一些新技術的研究和應用領域,楊凌已躋身世界前列,為我國從農業大國走向農業強國做出了重要貢獻。
后“稷”有人!楊凌的農民不一般
說起農業,那必然得和農民掛鉤。不過,“后稷故里”的農民們屬實有點不一般。
這里的職業農民通常都有兩大愛好:一個是愛鉆大棚干農活,另一個就是喜歡在田間地頭給農民上課。從外表形象來說,你乍一看他滿臉黑紅、一身泥點的樣子,確實會覺得是個標準的農民。然而當他滔滔不絕地介紹一個又一個農業新技術時,你又會覺得他是一個農業科學家。
你可別小瞧了他們的“朋友圈”,大學教授和專家就占了很大一部分,要是毗鄰農業科教單位,有疑問還可以跑到教授辦公室,或者拉著教授到田里來。而且,不僅是國內專家,楊凌當地的一些職業農民還有機會去美國學經驗。那“朋友圈”剩下的人,就是一些某某科技公司的總裁,和日常好友、鄉黨。
作為一個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,除了“田博士”“土秀才”,還涌現出了一大批“新農人”。
麥田旁、果樹間,掀起他們的草帽,露出的都是一張張帶著眼鏡的稚嫩的面孔,這些都是隔壁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和楊凌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們。這里的大學生每年除了軍訓,還有農訓和工訓,兼職就是各類農活,娛樂就是種菜挖土,大學生下田已然成了楊凌一道獨特的風景線,為助力農民脫貧攻堅添磚加瓦。
一些本地學生在求學期間還從蘋果銷售做起,成立電商公司當上了CEO,把陜西蘋果賣到了國外,幫農民解決蘋果滯銷問題,引導農戶提高蘋果質量,用現代化農業發展理念升級當地蘋果產業,為陜西省的扶貧工作獻出一己之力。
△圖說現階段楊凌人口概況
據統計,楊凌常住人口只有20幾萬,但擁有大學(指大專及以上)文化程度的人口就有8萬多,還有千余名博士生、碩士生,數名院士、教授,他們引領了農業新技術,帶動了城鎮化建設,可謂后“稷”有人。
壯志“凌”云!中國農業還得看楊凌
楊凌一帶歷史悠久,堪稱“中國農科圣地”。
公元前21—16世紀為有邰氏部落故地,被稱為“邰國”,也就是農神后稷的封地。古邰國遺址就位于現在的楊凌示范區,是一處內涵極為豐富的新石器時代的大型居住遺址,后稷傳說也被列入楊凌區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,
從80年代以前武功縣的一個”公社”,到解放后的邊陲小鎮,再到1997年升格為陜西省直管、中國唯一的國家級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,設立國家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管委會,“楊陵”到“楊凌”的改變真正實現了命名所寓意的“壯志凌云”。從此,這個處在西寶兩市中間、占地面積94平方公里、人口不到20萬人的楊凌,迎來了改革開放新機遇的東風,踏上高速發展的步伐。
△楊凌發展年鑒
目前,楊凌已經在我國的140多個市縣以及哈薩克斯坦、埃及等國共建示范推廣基地245個。中國(尤其是北方)絕大多數搞農業的人,對楊凌應當不會陌生。雖然我國農業科技整體水平與發達國家還有較大差距,但這片土地上的人民,對農業的探索從未停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