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新聞背景】
2021年7月,中共中央辦公廳、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《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》,明確提出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(以下簡稱“雙減”)。
政策頒布后,“雙減”工作在全國范圍內正式拉開帷幕。
【調查起由】
雙減已開展將近半年,西安中小學“雙減”及課后服務開展得如何?
教師和家長有怎樣的心聲與期待?
基于此,2021年12月,華商報面向西安21個區縣及開發區的家長和學校教師,以網絡問卷的形式開展了西安市“雙減”滿意度調查,問卷分為教師版與家長版,問卷涉及公辦學校、民辦學校,城區學校、開發區學校,以及農村學校、城鄉結合學校。共回收教師問卷2794份、家長問卷19600份。
由華商報發起的西安“后‘雙減’時代,聽老師家長心聲”問卷調查報告日前出爐。
1.作業統籌管理:小學校級層面統籌度高于初中
報告顯示,96.6%的教師參與課后服務。小學低段教師參與“雙減”工作達到98.6%,中段參與占98%,高段參與占98.2%;初中參與教師占92.4%。按照學校所處地域分類,城市參與教師占97.5%,城鄉結合學校參與教師占97.5%,鄉村學校參與教師占96.1%。
報告顯示,在作業統籌方面,83.4%的教師選擇學科組、年級組統籌,36%選擇班主任統籌,8.5%靠各科老師自行決定作業量,還有2.1%嘗試了翼課網等其他作業統籌方式,其中選擇兩種及以上作業統籌方式的占64.9%,運用三種作業統籌方式的占27.5%。
在小學階段的作業設置中,學校層面的統籌度相對更高,而初中各科老師自行決定作業的占比較高,并且,初中運用多種作業統籌方式普遍高于小學。
2.教師壓力主要源于“學生學習及管理”和“身心健康”
報告顯示,教師們普遍認為,在參與課后服務后最大的影響是“更了解學生,與學生更親近了”,選擇該項的教師占比20%。認為參與課后服務對自己有積極影響的教師占59.1%,認為存在一定負向影響的為39.7%。
教師們認為,“雙減”壓力主要來源于“學生學習及管理”和“身心健康”。28%的教師認為實施“雙減”后學生學習及管理難度加大,20.2%的教師認為“雙減”給自己帶來較大的身心健康壓力,主要集中在“提升個人教學能力、作業設計能力”“保障教學效果,培養全面發展學生”和“平衡工作與個人生活”等方面。初中教師在“學生學習及管理”方面感受到的壓力更大,這兩部分占比達58.5%。而鄉村教師在“提升個人教學能力、作業設計能力”與“保障教學效果,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”方面增加的壓力較大,達到58.2%。
3.教師心聲:希望家長別干涉教學安排和學校管理
62.4%的教師認為,小學家長更理解和支持“雙減”,遠高于“家長不支持學校減少作業和考試”的7.9%。但11.7%的教師表示,明顯感覺到家長的焦慮,家長對教學安排或學校管理有更多干涉。
在完善“雙減”政策方面,23.4%的老師認為應該減少教師非教學任務負擔,19.2%的教師認為應該提高課后服務補貼報酬,另外還有16.4%的教師認為,可以讓更多有資質的社會專業力量參與課后負擔。鄉村教師更希望通過提升課堂效果、科學布置作業、有效掌握學情來完善“雙減”。
4.課后服務社團類活動并未明顯增加家長的負擔
65%的家長表示,學校自行組織課后服務社團類活動,22.2%的家長反饋學校自行采用課后服務+第三方機構的模式組織課后服務社團類活動。僅有8%的家長表示,學校的課后服務主要是學生完成作業,4.8%的家長反饋學校為完全委托第三方機構開展。調查表明,課后服務的社團類活動并沒有明顯增加家長的負擔。
5.過半家長反饋“雙減”后輕松了,近1/3初中家長感到焦慮
總體上,54.5%的家長表示,“雙減”后覺得輕松了:“孩子能在學校把作業完成,省心很多”,16.9%的家長覺得“開心,孩子負擔減輕了”;但有22.9%的家長感到很焦慮,“不敢‘躺平’”。
另外,有5.5%的家長選擇“其他”選項,并補充表達了自己的想法。
其中,小學低年級(1-3年級),54.3%的家長表示“輕松,孩子能在學校把作業完成,省心很多”,22.5%的家長還是比較焦慮,“不敢‘躺平’”,17.6%的家長覺得“開心,孩子的負擔減輕了”。低段家長的焦慮主要是孩子學習習慣的培養,認為孩子在學校寫作業“磨蹭”,在學校做作業“錯得太多”。
小學高年級(4-6年級),59.8%的家長認為“輕松,孩子能在學校把作業完成,省心很多”,這一比例較總體水平而言提升了5%。20.4%的家長選擇“焦慮,不敢‘躺平’”,14.8%家長表示“開心,孩子的負擔減輕了”。高段家長的擔心是“作業太少”“擔心孩子跟不上”“不知道學生學得怎么樣”“覺得成績直線下降”。
在初中學段,43%的家長表示“輕松,孩子能在學校把作業完成,省心很多”,選擇“焦慮,不敢‘躺平’”的家長增至30.3%。部分家長表示,孩子回到家里需要更長時間做作業。
“雙減”不同程度地減輕了家長的焦慮,32.2%的家長表示“減輕了一些焦慮”,30.6%的家長表示“減輕了許多焦慮”,7.7%的家長表示“不再焦慮”,12.5%的家長表示沒有變化,13.9%的家長表示“焦慮反而加重了”。與中學相比,“雙減”對緩解小學家長焦慮情緒的作用更大。
6.家長擔心孩子在學校學得不夠扎實,有知識漏洞
家長最大的壓力來源是“擔心孩子在學校學得不夠扎實,有知識漏洞”,這部分家長占36.7%,其次為升學壓力,占27.6%,隨后是“身邊有學生放學后依然參加校外培訓機構,擔心孩子被‘內卷’”,占比14.5%,但壓力來源在不同學段中體現出不同的特征。
小學低年級(1-3年級)39.8%的家長更“擔心孩子在學校學得不夠扎實,有知識漏洞”。
小學高年級(4-6年級)占35.2%,初中階段占29.8%。初中家長最大的壓力則來源轉變為“升學壓力”,有33.7%的家長擔心孩子無法升學。
報告顯示,大多數家長對學校開展的課后服務、作業管理和減負提質工作感到滿意,56.9%的家長感到比較滿意,37.2%的家長感到非常滿意,整體滿意率為94.1%,初中家長的滿意度更高。
家長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關注度更高,39.2%的家長“希望更多了解孩子在校期間包括課后服務的情況”,35.3%的家長“希望學校切實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”。低年級(1-3年級)有40.5%的家長“希望更了解孩子在校期間包括課后服務的情況”。37.1%的初中家長希望學校切實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。
7.僅7.0%學生放學及周末參加學科類培訓班
報告顯示,學生校外負擔也減輕了:學生參加課外學科培訓的比重明顯弱于非學科培訓,只有7%的家長表示,孩子放學后及周末參加學科類培訓班,而帶孩子參加書法、畫畫、舞蹈等興趣類培訓的,小學階段占38.8%,中學階段占22.4%。
此外,學生們親近自然、戶外活動的時間有所增加。小學階段,34.7%的家長選擇孩子會參與體育運動,17.9%的家長會帶孩子去圖書館、科技館、動物園,38.9%選擇了親近大自然、體驗生活,70.6%的家長選擇了“孩子會做自己喜歡的事”。初中階段,8.1%的家長選擇孩子參與體育運動,去圖書館、科技館、動物園的家長占20.6%,36.2%選擇了“親近大自然、體驗生活”,63%選擇“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”。
8.家長希望提升課后服務品質
從報告整體來看,西安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已按照要求控制作業的總量,大部分學生的家庭作業能夠在1小時以內完成,切實減輕了學生的作業負擔。
西安市義務教育階段中96.6%的教師均參與課后服務,92.8%家長表示學校實行課后服務,有效緩解了家長接送學生的困難。
在課后服務中,學校為學生提供了多樣化服務,主要有學習型服務,如督促孩子自主完成作業(小學階段占70.8%,中學階段占69.7%)、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適當答疑(小學階段占40%,中學階段占51.1%),還有體育藝術、拓展閱讀、心理輔導等各種社團活動(小學階段占70.6%,中學階段占75.1%)。
無論是整體還是分學段,家長對“雙減”的建議都集中在:希望學校提升課后服務的品質,如滿足精品興趣班需要;運動場、閱讀室等公共活動設施需要增加;希望實施更加科學的管理辦法。
此外,教師及家長還提出了一些建議:一是教師希望與專家深度研修,提升教師綜合素養,需要專家與教師共同進入學習場域,針對教育教學、學生管理、作業設計中存在的實際問題進行深入探討與交流,提出具有針對性與可操作性的策略;二是紓解教師工作壓力,關注教師身心健康,減少非教學任務負擔,提高課后服務補貼報酬;三是推進學校、家庭、社會育人共同體的建立。 華商報記者 耿艷紅
編輯:張佳萌